每天早上,许仲秋的身影都一定会出现在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油泵”)的生产车间,检查上一个班组所生产的产品,向检修人员了解生产设备的运作情况。这是许仲秋数十年如一日养成的习惯。只要不出差、不开会,他到公司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生产车间。
正是凭着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科学技术创新的“犟”劲,全国人大代表、湘油泵董事长许仲秋专注发动机机油泵领域已有50余年。50余年来,在他的率领下,湘油泵从一个农机小厂发展成为全国机油泵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研发能力最强的制造企业与发动机泵类行业领军者,并一步步成为全世界知名动力设备制造商康明斯等众多高端下游客户的核心供应商。
记者到访湘油泵的当天,恰逢一家公司客商到公司考察。记者随许仲秋进入生产车间和产品展示大厅,面对着众多生产设备、各种类型的产品,他如数家珍,向来宾详细的介绍。他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皆源于几十年来在生产一线岁的许仲秋加入了湘油泵大家庭。有朝气、有激情、肯吃苦,彼时工作认真负责的许仲秋很快从厂里脱颖而出,并在1976年被推荐到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撑,重返湘油泵的许仲秋在日后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1971年到1993年,许仲秋从一名基层普通员工起步,历任班长、调度员、常务副厂长、厂长等职。
逐步迈上核心管理岗位的许仲秋,也清醒意识到了湘油泵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我记得是1993年春节过后,有一天突然有很多职工跑到我办公室,问厂里还能不能发出工资。我当即承诺肯定会按期发放工资,随后四处筹钱,保证了后续工资及时发放。”当时的情形折射出湘油泵的困境。许仲秋随即于1994年力推湘油泵股份制改造,公司在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技改资金的落实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湘油泵由此从传统农机机油泵业务切入了汽车零部件领域。“假如没有那次改制,如果没有筹措到技改资金,湘油泵可能熬不过1995年。”许仲秋回忆道。
股份制改革的成功让湘油泵“死里逃生”,但机制不活、人才难留、融资困难、客户不认可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具有危机意识、力主改革求变的许仲秋,于是又在2002年借助国企改革的东风,顺利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湘油泵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许仲秋等200余位自然人通过受让国资股权成为了湘油泵的“新主人”。
湘油泵此次改制效果立竿见影。2002年改制第一年,湘油泵所实现的产值、出售的收益、利润以及上缴税金,都较上年大幅度增长,公司慢慢地发展成为国内机油泵产业的领军者。
2016年11月30日,许仲秋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大锣,湘油泵成为我市20年来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公司。
公司上市后,许仲秋深知,湘油泵一路走来,能够冲出经营逆境,能够发展成为国内细分产业龙头,能轻松的获得众多国外客户的认可,都源自对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坚持以及对产品质量的苛求。
智能化是全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湘油泵面临着全球AI、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领域突破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是继续沿用传统生产线还是开发新的智能生产线?许仲秋再次面临“抉择”。生产线的调整不光是产品产量的变化,带来的还有经营理念、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变革。许仲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选择了模式创新。
为了提高制造自动化水平,加快机械手的应用,湘油泵投资2.9亿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智能化生产工厂,推进新能源电子泵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打造公司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机-电-智能”一体化的技术平台。公司出资并购了腾智机电,后者主要是做电磁阀、真空泵等方面的设计和生产,其中真空泵主要使用在于电动汽车刹车系统领域。
“湘油泵想要在泵类细分行业中保持领头羊,转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发展必经之路。”50余年专注“泵”事,许仲秋感慨地说:“做泵需要依靠体制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利用国家利好政策,继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只有乘着时代的东风,才能泵出新动力、新高度。”
在忙于“泵”事的同时,许仲秋热心于公益事业。2003年以来,他先后帮助1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向困难职工、希望工程、救灾扶贫、助残、修桥修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000余万元。他倡导设立了“湘油泵助学基金会”,捐款资助困难学生超过500万元,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圆了家庭困难高考生的大学梦。
近年来,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许仲秋一直为制造业的高水平发展鼓与呼,共提交涉及制造业、新兴起的产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议案建议100余件,充分体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和履职能力。
许仲秋说,当好一名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升。赴京参会时,能了解到有关政策;与同行进行交流,自己学到更多东西,思维和格局可以站得更高。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